一、 生產現狀
50年代,除了對遼寧青城子、吉林天寶山、湖南水口山等老礦山和沈陽冶煉廠、葫蘆島鋅廠進行恢復、改造、擴建外,并投資興建了湖南桃林、東坡,廣西泗頂、遼寧柴河等新的鉛鋅礦山及株洲冶煉廠、昆明冶煉廠、個舊雞街冶煉廠的鉛生產系統。
60年代和70年代建成投產的主要鉛鋅礦山及冶煉廠有:湖南黃沙坪、廣東凡口,黑龍江西林、遼寧八家子等礦山及株洲冶煉廠鋅生產系統和韶關冶煉廠等。
80年代以來,我國鉛鋅業進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時期,又建成一批鉛鋅企業。其中,主要有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的小鐵山鉛鋅礦、廠壩鉛鋅礦、第三冶煉廠、西北鉛鋅冶煉廠和青海錫鐵山礦務局以及對增產起主要作用的一些骨干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一大批地方鉛鋅企業的迅速發展。90年代,對云南金頂超大型鉛鋅礦床開始興建礦山,成立蘭坪有色金屬公司進行礦山建設。
目前,我國鉛鋅業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能力。1996年采選冶綜合能力(自產原料):鉛65.31萬t、鋅103.22萬t;采選綜合能力(金屬含量):鉛51.63萬t、鋅122.78萬t;冶煉綜合能力:鉛76.77萬t、鋅166.86萬t。近年來鉛鋅業生產處于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時期,產量迅速增長,技術經濟指標也較高,見表3.8.10和3.8.11。
表3.8.10鉛鋅礦生產能力和產量(1990~1996)
表3.8.11鉛鋅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990~1996)
二、 生產布局
(一) 東北鉛鋅生產基地
東北基地以七礦兩廠為主,即青城子鉛鋅礦、八家子鉛鋅礦、柴河鉛鋅礦(現已閉坑)、桓仁銅鋅礦、紅透山銅鋅礦、西林鉛鋅礦、天寶山鉛鋅礦和沈陽冶煉廠、葫蘆島鋅廠。七礦兩廠不僅是東北鉛鋅生產基地的支柱廠礦,也是培養造就科技人才的基地。六七十年代曾向全國新建的鉛鋅企業輸送大批具有實踐經驗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生產技術工人,為中國鉛鋅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 湖南鉛鋅生產基地
(三) 兩廣鉛鋅生產基地
(四) 滇川鉛鋅生產基地
表3.8.12主要鉛鋅礦山設計規模及生產能力(萬t/a)
t3-8-12.jpg
表3.8.13主要鉛鋅冶煉生產企業
(五) 西北鉛鋅生產基地
除上述五大鉛鋅生產基地外,內蒙古、江西、貴州等省區也建設了一批中小型礦山。其中內蒙古梧桐花鉛鋅礦、白音諾鉛鋅礦、翁牛特旗硐子鉛鋅礦等礦山。內蒙古是全國生產鉛鋅精礦主要省區之一,1996年鉛精礦2.09萬t、鋅精礦4.81萬t,而且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巨大,現保有儲量:鉛335.24萬t、鋅1274.63萬t,居全國第2位。江西有銀山鉛鋅礦等。貴州有赫章鉛鋅礦、杉樹林鉛鋅礦等。
近10幾年來,地方鉛鋅企業礦山發展很快,鉛鋅精礦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國鉛鋅精礦產量近2/3是由地方鉛鋅企業提供的。
全國鉛鋅企業約計250多家,其中采選企業160多個,冶煉企業90多個。其中,大中型主要礦山和冶煉企業,見表3.8.12和表3.8.13。
三、 供需形勢
(一) 產品與消費狀況
鉛鋅消費結構。鉛主要應用領域是蓄電池、電纜護套和氧化鉛(紅丹和黃丹),三項年均耗鉛量占國內鉛年均消費總量的85%以上。其消費結構比例,據1990~1994年調查統計(5年平均比例):蓄電池占64.8%、電纜護套占9.2%、氧化鉛占11.1%、鉛材占3.1%、其他占11.7%。鉛在各部門消費比例,據1990年調查統計:機械電子部門占76.2%、輕工部門占9.2%、化工部門占0.2%、鐵道部門占1%、交通部門占0.1%、航空航天部門占0.2%、郵電器材部門占4%、石油、化工部門占0.3%、船舶部門占8.9%。鋅主要應用領域有鍍鋅、黃銅、干電池、氧化鋅、壓鑄鋅合金和立德粉(鋅鋇白)等。其消費結構,據1994年調查統計:鍍鋅占24.4%、干電池占21.4%、銅材占16%、氧化鋅占15.6%、立德粉占10.4%、壓鑄合金占9.6%、其他占1.8%。金屬鋅主要消費部門依次:有色金屬工業占38.4%、機械工業占16.6%、建材工業占13.3%、鋼鐵工業占12.2%、輕工業占9.7%、化學工業占8.5%、其他部門占1.3%。
中國鉛鋅消費結構,與西方主要國家的鉛鋅消費結構不同,特別是鋅有較大差別。主要表現“兩高兩低”。“兩高”,中國是干電池和氧化鋅消費領域所占的比例偏高,分別高達20%和15%以上,而西方國家二者所占的比例卻不到10%。“兩低”, 中國是鍍鋅和壓鑄鋅合金消費領域所占比例偏低,分別不足25%和10%,而西方國家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0%左右和15%左右。中國這種鋅的消費結構狀況,是不利于鋅的產消水平進一步提高,應予調整使其合理。
表3.8.14鉛鋅產量與消費量
近幾年來我國鉛鋅供需過,F象有加劇趨勢。如1993年精煉鉛供應量41.36萬t(產量41.19萬t、進口量0.17萬t),需求量38.88萬t(國內消費量30.49萬t、出口量8.39萬t),年末庫存增量2.48萬t;1993年鋅供應量86.04萬t(產量85.69萬t、進口0.35萬t),需求量72.38萬t(國內消費量53.00萬t、出口量19.38萬t),年末庫存增量13.66萬t。
(二) 需求量預測
近年來,有關部門對鉛鋅需求程度進行了預測研究,其中由原地質礦產部和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于1995年向國家提交的《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對2010年國民經濟建設保證程度論證報告》,根據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采用部門消費法、回歸分析和彈性系數法對我國今后鉛鋅需求量做了預測,見表3.8.15。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信息中心于1996年對鉛鋅各消費領域的需求量做了進一步預測,見表3.8.16。兩個預測方案,對鉛鋅的需求量基本相同。
表3.8.15鉛鋅需求量的預測
表3.8.16鉛鋅消費領域需求量的預測
(三) 資源配置與保證程度
四、 展 望
1)鉛鋅礦產資源豐富,為發展鉛鋅業提供了足夠的資源保證。除現有鉛鋅保有儲量(A+B+C+D)12956.92萬t(鉛、鋅合計儲量)外,還有9個成礦區(帶)有較大的找礦潛力。有關部門預測這9個區(帶)鉛鋅資源潛量可達3792萬t。
2)鉛鋅市場前景看好。國內許多專家和有關部門分析,鉛的需求將能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認為由于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蓄電池領域對鉛的需求將增長。在電纜護套領域,盡管目前出現全塑電纜代替紙力鉛包皮電纜的趨勢,但高壓充油紙力電纜仍需要用鉛作護套。因而紙力電纜仍有一定市場。在氧化鉛和鉛材以及其他行業用鉛(軍工、煉鋼、輕工、建材、電子、印刷、醫藥、醫療器械、放射性防護和防腐用鉛等),也需要一定數量的鉛金屬和鉛材。
鋅市場需求將持續旺盛。一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鍍鋅鋼板和壓鑄鋅合金;二是建筑、交通運輸、電信、包裝等行業和家電等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鍍鋅鋼板、鍍鋅鋼絲、鍍鋅鋼管及管件、鍍鋅結構件等含鋅材料;三是國內市場對干電池的需要將繼續增長,而且隨著中國生產的干電池的品種的擴大和質量的提高,干電池出口市場將更為廣闊;四是橡膠、涂料、塑料、搪瓷、醫藥、印刷、油墨、建材、造紙等工業的發展,對氧化鋅和立德粉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3)發展鉛鋅業,礦山是基礎。盡管有些礦山進入生產晚期,有的已閉坑,有的即將閉坑,但仍有接續的礦山。“八五”、“九五”期間對兩個超大型鉛鋅礦床甘肅廠壩和云南金頂興建大型礦山以及一些大中型礦山的擴建和采選技術更新、改造,增強了礦山采選能力,因而為鉛鋅冶煉生產提供所需要的礦物原料是有可靠保證的,不僅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而且還可適度出口一部分鉛鋅精礦和冶煉與加工產品。
總之,汽車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電信業等產業的發展,是對鉛鋅需求保持旺盛勢頭的主要推動力。預測下世紀的頭10年將是中國鉛鋅業發展良好的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待我。只要適度增加產量,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能力,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中國鉛鋅業發展前景是廣闊的。